4月17日下午,珞珈经管创新论坛第129期在学院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邱志刚教授应邀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其最新研究成果Data Sales, Asset Prices and Competition in Product Market展开精彩分享。学院李斌、刘勇、沈思晨、邹镇涛等老师及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邱志刚教授从数据买卖、资产定价与实体经营竞争的联动关系切入,系统探讨了数据供应商行为、政府政策干预、消费者与平台的数据共享博弈等核心议题。研究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交易模式与市场结构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均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数据供应商在信用市场中的信息处理与交易行为,直接关联企业决策效率及市场竞争格局。针对数据的经济价值,邱教授进一步分析公开数据与私有数据在经济模型中的差异化作用,强调二者在成本收益、市场效应及模型构建中的复杂关系。研究还创新性地引入数据信任与共享机制,探讨数据共享中的模型设计问题,为破解数据流通壁垒提供理论支持。
结合蚂蚁财富社交媒体的案例,邱教授团队揭示了用户投资行为与社交互动的关联。数据显示,平台用户平均月交易量达40%,最高单月交易7356次,人均月盈利约680元,但个体差异显著(亏损超70万元与盈利数十万元并存)。研究还针对平台“大V生态”按粉丝规模将其分类,并剖析其收益特征:大V平均收益约10%,常通过披露持仓信息、解释操作逻辑吸引粉丝。然而,粉丝平均收益多为负值,且跟随大V的投资行为呈现“部分模仿”而非完全复制。邱教授特别指出,数据获取受限(如需签署保密协议)可能影响研究深度,未来需拓展数据源的多样性。
在讨论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文章模型中数据供应商设置的市场竞争、股价信息传递机制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同学们也从实证细节与数据获取角度提出问题。邱教授逐一回应,肯定现场讨论对完善研究框架有很大启发。
邱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讲师,副教授,副院长。邱志刚在东北财经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在利兹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从2011起至今,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财政金融学院。为本科,硕士及博士讲授资产定价理论,金融风险分析,金融主文献,金融专题,投资学,区块链金融及金融科技概述等课程。研究兴趣包括代理投资组合管理,资产定价理论及数据经济。邱志刚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独立作者),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Journal of Economic and Dynamic Control,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以及《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
(通讯员:陈嘉怡;审核:黄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