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至7日,由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 (IACMR)与《组织管理研究》期刊(MOR)联合主办,betway必威承办的第二届《组织管理研究》(MOR)论文发展工作坊暨学术会议在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的6位特邀嘉宾,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betway必威、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欧洲高等商学院等多所国内外高校的100余名研究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现象与研究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12月6日上午,我院副院长黄敏学教授发表了欢迎致辞,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黄敏学教授简要介绍学院发展现状,希望第二届MOR论文发展工作坊可以推动我院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祝愿大家在本次学术会议中收获满满,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清华大学胡佳教授作了“数字化时代的可持续领导力”的主旨报告,由我院刘雅助理教授主持。在演讲中,胡教授表达她对当前科技快速发展时代中如何探究更有人性温度的思考。她以全人开展了有关感恩、领导错误反思以及幸福感与绩效的三篇研究的介绍。报告有趣、详实,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
香港大学颜示硼教授作题为“ESG:金融向善?”主旨报告,由我院张三保教授主持。颜教授从当前社会现象以及ESG的重要性出发,分享对ESG相关现象的思考,并介绍其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颜教授希望此次分享能够为年轻学者和博士生的选题工作提供有益启发。
北京大学江亭儒教授作题为“领导者自恋及其道德挑战”主旨报告,由我院李绍龙副教授主持。江教授分享其近期在领导力领域的两项研究成果,探讨领导者道德认同与不当行为惩罚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自恋对领导者与新追随者初始关系建立的影响。
12月6日下午,新南威尔士大学郑维婷教授作了“管理企业关系与企业研发”的主旨报告,我院陈立敏教授主持。郑教授首先介绍非市场战略研究领域的三个研究问题,随后分享其正在进行的一项关于企业关系和研发投入的研究,探讨了企业如何主动减轻负面溢出效应的问题。
圆桌会议上,MOR六位编辑与在场师生围绕研究理论与写作开展、关于理论贡献的普遍共识、理论贡献与数据贡献以及研究现象的重要性等进行深入探讨,由我院副院长涂乙冬教授主持。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六位编辑也分别针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国情境下的研究以及学术写作质量提升等关键问题分享了独到见解,现场讨论热烈而深入。
12月7日上午开幕式上,我院院长聂军教授致辞,代表学院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学院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以及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聂院长指出,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和社会情境以及当前数字化变革的背景下,探索管理和组织的新理论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聂院长强调本次论文发展工作坊的举办能够推动学科前沿发展,为学术创新和理论发展提供宝贵平台。开幕式由副院长刘林青教授主持。
华盛顿大学陈晓萍教授介绍MOR的发展状况。MOR聚焦中国管理实践中的新现象,已开展研究议题涵盖科技创业、大数据应用等,未来还将拓展绿色创新、数字普惠等新兴领域的研究。陈教授作“会拐弯的关系及其底层逻辑”的主旨报告,由我院王琦琦副教授主持。陈教授分享其关于组织中“会拐弯的关系”现象的最新研究,揭示关系网络在组织运行中的深层影响,为本土化的关系研究增加了新的知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贾明教授作了“管理理论构建与创新”的主旨报告,由我院吕梦助理教授主持。贾教授系统阐述管理理论构建与创新,并从研究逻辑、理论构建、方法创新等方面分享管理理论构建方法。贾教授强调,管理研究需要兼顾文献驱动和现象驱动,呼吁学者致力于理论整合与归纳。他特别指出管理研究应加强跨学科视角,把握“硬科学化”发展趋势,推动管理理论创新。
12月7日下午,由六位MOR编辑分别主持的六场平行论文工作坊顺利举行。微观和宏观主题分论坛各三个。在微观分论坛中,学者们围绕新员工适应、职场人际互动、数字化披露、员工建言等展开研究分享与讨论。在宏观分论坛中,学者们主要探讨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通过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工作坊为学者们提供了完善研究的宝贵机会,也为开展深入的植根于中国情境的管理学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
闭幕式上,陈晓萍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此次工作坊为学者们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让大家感受到同行的支持。随后,涂乙冬教授代表承办方致辞,表示本次工作坊的六场主旨演讲和六场分论坛为与会师生带来丰富收获,感谢各位主编专家的倾力指导,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学者表示感谢。
(通讯员:雷宣,陈堰轩;审核:涂乙冬,黄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