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betway必威!
集团首页
betway必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卢洪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时间:2018-01-10    点击数:

  日前,国家社科规划办通报了“2015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期成果”,对卢洪友教授主持的《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2015)扎扎实实开展实地调研,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48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环境污染效应与治理机制研究》(2017.7)作为重要著作入选“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报告”。

  在实地调研方面,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课题组共组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调研活动:一是2016年6—7月,赴山东实地调研市县之间的一般财政体制安排及环境财政体制安排;与环境财政体制相关的行政体制框架及运行状况;政府间环境事权、环境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环境税费分享、环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安排及运行状况,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财政问题。二是2016年8—9月,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作,调研林地确权及生态效应、生态林建设与补偿体制机制和生态转移支付体制及绩效等问题。三是2017年6—7月,与青海省委办公厅合作,重点到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牧业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果洛藏族自治州,重点调研青海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行政和财政体制机制、精准扶贫与生态扶贫与脱贫的财政体制机制、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生态农业合作社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机制等。三次调研都紧紧围绕着弄清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财政体制机制问题,从中观和微观角度了解实际情况,收集数据信息,咨询相关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听取基层地方政府、企业和城乡居民户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从中观、微观视角为开展研究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在实地调研的同时,一方面,多渠道收集宏观信息资料,通过向中国环境保护部、中国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及转移支付、环境质量、节能减排等相关信息,以及直接通过全国人大办公厅、中国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获取财政经济、生态环境等宏观信息、数据、文件及法律法规等,从宏观视角为研究提供信息资料支撑;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经典文献,重点梳理、整理、分类加工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财政体制、生态文明、环境健康、环境财政、环境规制、环境公共治理等方面的经典文献。

  应该说,该项课题的研究有比较好的前期基础。此前的三年多时间里,卢洪友教授已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2011—2014),这两个项目研究领域相近,后者也可以看作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在多年的连续调研、信息文献积累基础上,以卢洪友教授领衔,以龚锋、卢盛峰、陈思霞、祁毓、许文立、张楠、杜亦譞、余锦亮等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研究团队精诚合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是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科学通报》、《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等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8篇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生态环境与保护》、《体制改革》等全文转载,这些研究成果在学界和政府职能部门有较好的影响,由此,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工程咨询研究院委托卢洪友教授主持研究“环境公共治理体制机制”、“中国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标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标准”等课题。

  二是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48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环境污染效应与治理机制研究》(2017年7月),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报告”。该成果历时6年多的时间,是在《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外国环境公共治理:理论、制度与模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以及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的基础上,精心凝练研究主题、搭建研究框架和确定研究内容,并反复修改打磨而成的。该成果揭示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变化的规律性,测算和分析评估了环境污染导致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以及国民健康效应,并揭示了其内在机理及传导机制,系统梳理了中国环境治理制度及体制机制发展变迁脉络,动态评估和比较分析了价格机制、政府规制机制以及“一揽子”财政政策工具各自的绿色发展效应(“绿色度”),设计了遏制生态环境持续赤字、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路径和技术路径。(通讯员:祁毓、余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