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景林珞珈金融论坛·秋季家庭金融Workshop在学院第四会议室(A421)举行。本次论坛由betway必威金融系、betway必威金融研究中心及betway必威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周洋老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的吴雨老师、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广肃老师、西南财经大学的牛耕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的郭峰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高楠老师和周洋老师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参加。
上午,吴雨老师带来了题为“环境管制、风险感知与家庭商业保险行为——基于CHFS数据的分析”的报告。吴雨首先从环境质量与宏观经济发展、微观个体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切入,阐明家庭对环境风险的感知影响其金融行为的具体逻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环境管制政策实施后,家庭主观环境风险的感知水平下降,进而导致商业保险参与意愿与人均保费水平显著下降。此外,环境风险感知程度越强,商业保险参与意愿下降越明显。环境管制政策的实施使得未发生商业保险赔付的家庭参保意愿下降更为明显。家庭参保意愿的下降表明,因空气污染而拉升的保险需求并未转化为长效需求。
周广肃老师线上带来了题为“数字金融、流动性约束与代际流动性”的报告。周广肃指出,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6和2018年的三期数据进行结合,该研究试图从流动性约束的视角来分析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收入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代际收入弹性、促进代际流动和社会公平,其机制主要在于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家庭的流动性约束进而改善家庭部门人力资本投资、促进教育代际流动,最终对代际流动性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具备的普惠性特征能够改善低收入家庭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以及使用金融服务的程度。
随后,郭峰老师就周广肃老师论文中使用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家庭消费、收入、投资结构,企业创新、创业、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指数本身存在局限性。首先,该指数仅据一家企业数据编制,无法论证其是否能够代表整体水平;其次,该指数使用时需要讨论内生性问题;再次,由于上市企业并不会通过支付宝进行借贷,因此该指数不适合与上市企业数据匹配来研究上市企业的行为。如果将该指数与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则需要重视机制的分析。郭峰的分享为我们今后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借鉴和新的思路。
牛耕老师报告题目为“Individualism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区别于以往众多关注文化与宏观金融变量关系的研究,该研究主要聚焦个人主义文化,研究文化对微观家庭股票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牛耕指出,个人股市参与行为显著受到家庭之间信任和乐观程度的驱动,而个人主义是促使家庭信任和乐观的重要因素。基于国际移民数据,研究发现,个人主义对个人投资股票的倾向有积极影响,且这种文化效应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更为明显。研究也发现,个人主义通过提升家庭之间的信任和乐观程度进而影响家庭的股市参与度。文化对家庭财务风险承担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下午,郭峰老师的报告题目为“池鱼之殃:上市公司社交媒体联结与股价溢出效应”,是基于社交媒体联结产生的股价溢出效应展开的研究。社交媒体联结界定为两家上市公司因共享大量发帖而产生的联结关系,因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中的广泛讨论与互动,为上市公司之间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社交媒体联结关系。该研究以东方财富网股吧论坛作为重要的实验场景,发现上市公司受到监管处罚后会对社交媒体联结的公司产生负面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个人投资者负面情绪的传染效应是重要的影响机制。该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联结渠道及股价溢出效应的研究,同时丰富了资本市场社交媒体作用的文献,为加强中国资本市场风险管控提供了启示。
高楠老师的报告题为“Credit Constraints and Fraud Victimization: Evidence from a Representative Chinese Household Survey”,该研究主要分析了信贷约束对中国城镇诈骗受害的影响。高楠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遭十万余元信贷诈骗事件,并结合社会近期的诈骗案证明了社会诈骗发生的普遍性。诈骗接触群体的样本分析表明,接触诈骗并受害的群体普遍存在情绪控制不稳定、生活习惯差、爱好网购等个体特征,此类群体在受到信贷约束的情境下,更易遭受诈骗。个人折扣因子和合作倾向是信贷约束影响欺诈行为的关键途径,个人折扣因子是受害者在需要现金和具有储蓄需求的状态下,施害者提供的“短期信贷”给受害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短期收益”;合作倾向是指受害者在受信贷约束时,更容易与施害者“合作”,导致诈骗事件的发生。
周洋老师带来了题为“Beauty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的报告,该研究主要关注容貌对个体投资决策的影响。容貌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容貌是否会影响到个体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行为是很有意义的。基于美国家庭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容貌上有吸引力的个体更有可能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在潜在的机制分析中,周洋老师指出,个体的认知能力、劳动力收入水平、自信程度、社交能力等因素都可能是股票市场投资的推动因素,但实证结果表明,容貌优势主要通过提高个体的社交能力,进而提高了个体在股票市场的参与度。考虑到后天因素对容貌的影响,研究采用高中容貌的评分数据代替容貌变量的衡量,并结合了男女差异、肤色、身高体重、性格等问题,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并且个体在高中阶段的颜值对股票市场参与度有更重要的长期影响。
本次学术会议围绕家庭金融这一核心展开,六位专家学者针对各自擅长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学术展示。六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动机、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都各具特色。参会者各抒己见,热烈讨论,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整个研讨展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最后,周洋对本次学术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供稿:吴滋润、周艺;审稿:余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