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在betway必威院庆系列活动之“双一流”学科建设2023院长论坛做了主旨报告,分享了在数字文明时代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观点。
刘守英教授首先介绍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他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尤为重要。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基本都是外来之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整个经济学实际上是以现代经济思潮为主,后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进入中国并成为主流。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提出中国要写自己的经济学,要有别于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有形成自主的经济学体系的意识了。中国第二次引进外来经济学是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国内开始普及,对中国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经济特区建设、政府经济政策和理论创造等研究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刘守英教授提出,首先必须要实现理论体系中术语的革命,在未来不断推进以中国特色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力争使其成为国际经济学的主流部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首要的是指导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还需要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开放经济学等进一步中国化作为理论创新。其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整个经济方法的创新也十分重要,政治经济学的范式需要更好地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
数字文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经济学的范畴和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刘守英教授针对不同文明时代的特征做了基本阐述,在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土地为基础,在数字文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经济组织形式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突破、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新的常态、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已经带来巨大的冲击、数据算法算力已经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推动力。这意味着传统的经济学范畴和范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文明时代的要求,需要构建数字文明时代的未来经济学的范畴,推进经济学范式的革命。
对于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创新经济学理论,刘守英教授也提出了他的看法。在数字文明时代,决策模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将AI技术纳入决策模型中,考虑AI决策的可能性和风险。同时,需要探索数据与AI技术的生产要素属性,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条件以及AI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关系。在数字文明时代,经济系统更加复杂化,需要研究新的组织形态和劳动关系形式,以及数字社会的分工、交易方式等。数字文明时代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失灵的问题以及数字技术的政府市场部门的不对称性需要得到解决,
总体而言,构建数字文明时代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基础理论与前沿方法的结合。基础理论需要研究数字文明时代的微观主体的决策与行为、组织形态、人的再生产、包容性发展、政府和市场关系等,经济学前沿研究方法如机器学习、复杂大数据计量经济学等的运用也至关重要。
最后,刘守英教授提出,未来经济学的研究实际上是要进行重大的学科交叉融合,需要将经济学与信息科学、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和全球的视野共同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刘守英教授的演讲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与启示。相信未来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
(根据大会发言录音整理)
(撰稿:彭旭;审核:李雪松)